2020年5月5号,我被前公司裁员。2020年6月30号,我签下新公司的offer。加上被裁员前一个月开始缓慢准备面试,总共花费时间约3个月。写下这篇文章是想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我身边人的经历,希望对遇到同样情况的求职者有所帮助。
01
从疫情期间被裁员到再就业
受疫情影响,旧金山湾区科技公司们在3-5月纷纷裁员。仍在招人的公司比往常少了很多,招人门槛自然水涨船高,很多都声明只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才。更让人压力山大的是,前公司周围多家有着优质人才的科技公司接连裁员,人才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刚被裁的时候有些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也会因为市场的激烈竞争情况而担忧,担忧自己会不会被迫离开美国。但是走过了这段路才发现,有实力的人是不怕被裁员的,他们一定仍然是做出选择,而不是苦苦哀求工作机会的人。
同事A,总共参加了5个终面,拿到5个offer,通过率100%。
她拿到的第一个offer来自于一家中小型公司,这家公司HR在第一轮电话里问她是否被前公司裁员了。其实面试者是否被裁员关你们家面试什么事呢?你以为别人被裁员了你就可以捡便宜吗?果不其然,这家公司offer的职级和待遇都比同事A之前的要低。同事A问职级可不可以改,对方说“我们讨论了一下,决定不改职级。我们期待你在我司的长期发展“,还催她赶紧做决定。
这家公司的做法听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你以为失业者都是苦苦哀求一份工作吗?你打算趁火打劫捡便宜,还指望别人在你这儿长期发展?
好在同事A实力强大,后来她将Google, Facebook, TikTok等多家火爆公司尽收囊中。感谢裁员,让她既升职又加薪。
同事B,今年抽中H-1B签证。他本以为可以在公司干到十月份等H-1B签证生效,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裁,于是到手的H-1B飞走了。他持有的J1签证没有60天grace period,只能在美国停留到7月6号(公司系统里的last day),也就是说他要在两个月之内找到工作并入职新公司。
即使到手的H-1B飞走了,即使他比持H-1B签证的人少了60天找工作的时间,我从来没有听过同事B散播负面情绪,他一直乐观且有条不紊。
但是老天似乎挺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很早就拿到第一个口头offer,对方一开始表现热情,安排好几个同事给他打电话说公司这好那好,但就是没有给他白纸黑字的offer文件。同事B本以为可以结束面试了,没想到这家公司最后竟说不能给他offer。
我们猜测原因是那家公司的招聘经理先给了另外一个人offer,但是另一个人还没有接受,于是同事B成了这个职位的备胎——如果另一个人拒绝了这个offer,同事B才能“备胎转正”。但即使遇到这样令人不爽的事,同事B也只是跟我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就move on去准备其他面试了。
同事B是我认识的所有人里压力最大、面试强度也最大的人,最夸张的时候他一周有5个onsite面试,外加几个phone screen。最后他拿下多个offer,顺利两个月之内入职新公司,还实现升职加薪。
除了同事A同事B,还有许多个被裁员的同事也都如愿以偿的拿到不错的offer,加入很好的公司。如果不是裁员,他们可能不会这么高效率高强度的准备面试,也不会这么快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包括我自己。
我虽然不算多么资深,但是准备面试期间有的放矢的学习,以面试检验学习效果,在经历了几周高强度的学习和面试之后,最后拿到3个offer,实现升职加薪,得以加入各方面我都十分满意的公司。
02
关于裁员和求职我想说
▌被裁员不代表你不够好
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被裁员不代表你不够好,更不代表你在苦苦哀求一个工作机会,你要坚信这一点。
即使是在全美失业率飙升到历史最高值的情况下,如果你做了充足的准备,你依然有机会在多家公司里做选择,你完全不需要委曲求全。
有的公司可能想着现在僧多粥少,可以趁机少花钱就能招到好人才,但是你要相信你自己的价值。如果你觉得自己一定值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那么你肯定值得,you don’t need to settle for less。
▌做好面试准备
以数据科学职位的求职为例,求职者一般需要拿出一段时间好好复习基础知识:SQL,Python/R基本的data manipulation,统计知识,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知识,产品/案例分析知识。如果是偏机器学习的职位,还需要刷leetcode题目。
我之前总是决定要找工作后马上就开始面试,一边面试一边复习专业知识,拿面试当作练习机会。但是今年形势特殊,还在招人的公司比往年要少,更高效的策略是先花时间集中复习,然后集中面试,尽量避免浪费面试机会。
但是切记,你永远不会有100%准备好的那一天,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面试了。
▌优化求职转化漏斗
有工作经验和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求职转化差别的确很大,但是我相信有没有工作经验只会造成找工作难易程度的区别,而不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区别。
我在两年前转行data scientist的求职转化漏斗是:475 applications → 50 interviews → 8 onsites → 2 offers。今年的转化漏斗是:30 applications → 13 interviews → 6 onsites → 3 offers。每一步之间的转化率分析如下:
其实看自己面试的转化漏斗就是一道案例分析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offer数量,指标是面试过程每一步的转化率,你应该很容易能看出自己需要优化哪些步骤。
如果是面试总体数量少了就去优化漏斗顶端,修改简历,多投简历多找内推,把自己的信息放在尽可能多的平台上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在找工作。
如果是面试通过的少了就按面试类型拆解,以数据科学面试为例,可以看看是统计问题答不上来还是案例分析题答不上来,是SQL不熟悉还是Python不熟悉,然后有针对性的下功夫准备。
▌做好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
看到网上一些人吐槽现在公司招人的门槛提高了,或者讨论有些公司虽然在网站上挂着职位但其实并不是认真想招人。我觉得注意力不需要放在这些事情上。门槛提高了你就不找工作了吗?投简历之前还要去调查清楚这家公司是否在认真招人吗?与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不如多花时间刷一道题、复习一个知识点,说不定自己就能达到某个公司的招人门槛了。
对于面试失败也是一样,收到面试被拒的通知,悲伤几分钟足矣,悲伤的同时想想是自己什么知识点可以回答的更好,还是运气不好、和这家公司没缘分。如果是知识点没答好,记录下来,下次面试争取答的更好。如果是运气不好、没有缘分,那就随缘。
千万不要因为面试失利而丧失自信心,你要相信你自己是很棒的,面试表现不够好的地方都是可以改进的。与其抱怨这家公司,不如感谢他们给你面试机会,让你能够锻炼面试能力,当更好的机会来临时,你能有更好的面试表现去抓住他们。
▌不要关注上岸速度
有的人习惯于高强度求职面试,几个星期搞定;有的人不想让生活完全被面试占据,于是慢慢准备。有的人工作经验丰富、基础很强,不需要太多准备;有的人需要花很多时间扎实基本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timing,在自己的赛道上稳扎稳打的前进就好,不需要受他人进程影响。你的目标是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不是赶紧随便抓一根救命稻草上岸。
▌低谷之后往往是翻盘
我身边人和我自己的经历表明,裁员、失业之后可以是更好的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谁知道此刻你经历的低谷是不是紧接着就是翻盘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重要的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挫折、打击、低谷,没什么大不了的。相信我,翻过这个低谷,有更好的风景在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