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APT.》爆火,为什么韩国文化总能洗脑全球?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最近有一首歌火遍了全球,那就是BLACKPINK的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歌曲《APT.》。 

这首歌有多火呢?如果你刷社交媒体,你八成听过这首歌。 在国外,这首歌在一个月之内YouTube上的播放量就已经突破了4.5亿次。

而你要知道咱们中文世界在YouTube上最火的歌曲是周杰伦的《告白气球》,这首歌已经发布8年了,播放量刚过《APT.》这首新歌的一半,只有2.6个亿。 

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APT.》这首歌不仅除了火之外,它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带有非常鲜明的韩国特色,它的名字就来源于一个韩国喝酒游戏,叫做“公寓”。 

| 图片来源于 ig@roses_are_rosie 

这不是韩国第一次成功输出他们的文化了。在很多年前有一首歌曲,我想地球人都听过了,那就是《江南style》,是第一首在YouTube上播放量破10亿次的视频。那如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50多亿次。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老是韩国,韩国为什么这么擅长文化输出?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韩国文化是如何做到洗脑全球的 。 

对于韩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在90年代以前,韩国的文化的管控极其严格,电影、音乐通通要过审,不合规就禁掉,这里的不合规,不是说你的内容不能是限制级的影片。 这里的不合规,指的是你不能涉及真实的社会问题。

直到1993年,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全球爆火。 

| 图片来源于《侏罗纪公园》 

时任三星会长李健熙看完《侏罗纪公园》后大为震撼,准备给斯皮尔伯格投资9个亿,但条件是在两个半小时电影里至少提20次半导体。

斯皮尔伯格啥反应?直接吐槽:“跟满嘴半导体的人谈电影,简直浪费时间。”虽然合作没达成,但韩国高层大受启发、大为震撼。 

斯皮尔伯格仅用6500万美元的成本,就拍出了一部全球收入8.5亿美元的《侏罗纪公园》,而这些收入需要出口150万辆现代汽车才能赚得到。 

从那以后,韩国开始把文化产业当成国家战略来搞。1994年的时候成立了文化产业局。1996年的时候,推出了新的电影法。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经济一度濒临崩溃 。当时的总统金大中一看,半导体被华尔街收割,制造业又被“中国制造”追着跑, 索性直接押注文化产业,提出“文化立国”。

这之后,每一届韩国总统都坚持这个信条。没过多久,这个政策方针就见效了。

“韩流”就从日本、中国开始扩散。2000年《蓝色生死恋》、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2003年《大长今》……这些韩剧你没看过一遍,也至少听说过吧? 

而后“韩流”一路南下东南亚,北上欧美,直接攻占全球,完全不带停。 

在韩国,活跃着很多像SM与Big Hit那样的娱乐经纪公司。 

这里面的时代先驱,是SM娱乐公司,1997年,SM娱乐成为首个打入海外市场的韩国娱乐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让中国粉丝为之疯狂的鹿晗、张艺兴、黄子韬都出自这家公司。 

他们的偶像生产是有模板的:练习生选拔—培训—市场策划—偶像团体选拔—音乐制作—发行。 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批量生产明星,韩国整个偶像阵容也可保持对粉丝们持久的吸引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绝的是,这些公司还深谙“国际化”套路。一方面,他们组建“韩星+外星”的混搭组合,吸引全球粉丝;另一方面,直接找欧美大佬合作,让作品更接地气。 

加上 韩国明星外语能力普遍过硬 ,BLACKPINK三个人流利英语,BTS热门歌里几乎全是英文。这波操作,让欧美粉丝也乖乖买单。 

文化传播的精髓,是让观众觉得“这不就是我嘛”。迪士 尼电影能俘获全球人民,就是因为它数十年如一日地讲述美梦成真的故事,迎合的是人类的共同情感需求。 

这么多年来,韩国也逐渐从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转而制造能够引起更大范围共鸣的故事。 

虽然当年的《大长今》也非常成功,但是对西方观众来说, 反映弱肉强食的《鱿鱼游戏》和讽刺贫富差距的《寄生虫》有着更低的理解门槛。

这种大范围的情感共鸣,帮助《寄生虫》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了史上第一部获此殊荣的非英语电影。 

首先是旅游业的繁荣。 韩国每年千万级外国游客,韩国文化的输出就是吸引这些人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美妆产业。 2022年,韩国的化妆品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四。韩国的Amorepacific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兰芝、悦诗风吟,想必女生们都不陌生。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中国的文化输出也大有可为,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强。但是我们也有明显的挑战。 

我还记得在我讲到李子柒的时候,我提到她是在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华人创作者,评论区就有很多人说:“为什么她能上YouTube, 但是我不能”。 无法使用主流平台,文化输出的难度自然会大大增加。

再就是我们讲故事的方式,能让自己人感动,但是难以打动国际观众。 

就拿天王周杰伦举例,比如外国人听不懂周杰伦《东风破》里的离愁别绪,但是他们一定会跟着ROSÉ的《APT.》一起哼唱舞蹈。而周杰伦没有英文歌曲,也是他在欧美市场受欢迎的阻碍。 

所以,如何让中国的文化故事更国际化,如何打开更多传播渠道,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今天还得加上一句,“只有世界听得懂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你觉得我们能成为下一个文化超级大国吗?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凯莉彭,创始人IP商业教练,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前硅谷资深数据科学家,很高兴遇见你~ 更多内容,欢迎链接kelly71017,备注“个人网站”,领取《小而美创业万字思考》。

Spread the love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