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款“老国货”早已改了国籍,潜伏中国数十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莉彭”(ID:kai-li-peng),作者:凯莉彭,36氪经授权发布。

| 观点:凯莉;撰文/编辑:大花 

去年底,某主播的一句“哪里贵了”,在互联网掀起了一场国货狂潮。 

巨大的流量涌入不同国货的直播间,好多品牌纷纷表示:卖断货。 

而各国货品牌也是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开始互帮互助,比如: 

蜂花主播卖起了鸿星尔克运动鞋,鸿星尔克主播宣传起了白象方便面,汇源的主播美滋滋喝起了蜜雪冰城,而莲花味精主播更是现场表演用蜂花洗头…… 

这破天的富贵,终于轮到国货。

然而,正是因为国货的崛起,作者好奇地搜了一下印象里的几个老国货品牌。不搜不知道,一搜还有点震惊,原来很多个我们心目中的“国货之光”,早已被外资收购了。 

今天,就来说说有代表性的3个品牌。 

01

大宝SOD蜜

“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 

“用了大宝,嘿,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 

“大宝天天见,真情永不变” 

时至今日,作者对这几句词依然记忆犹新,这不得不归功于当年铺天盖地的广告,不知不觉暴露年龄。

大宝自诞生,靠着“低价”和“全家都能用”的大众化定位迅速打开国内市场,一度家喻户晓,曾经连续8年在中国市场产销第一。

大宝的前身,是创立于1957年的北京市三露厂,是北京市政府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而设立的福利企业,超过30%的员工都是残疾人。

这种福利型企业,盈利能力都很差,时常需要国家补贴。

1985年,大宝的创始人武宝信接任三露厂厂长,着手研发大宝,仅用4年时间,将厂子由负债变为亿元级的国有化妆品企业。

大宝也成为一个实打实的人尽皆知的国货品牌。

但2004年开始,大宝开始内外交困。

外有外资企业宝洁入华,靠着天价广告费买下广告宣传Olay玉兰油,大宝根本拼不过广告资金;

对内又受到国企体制的束缚,缺乏自主决策权,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战略,遭遇严重市场危机。

在这种内忧外患下,大宝在2008年被卖给了美国强生,成为100%由强生控股的美国品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真的让作者大跌眼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一度对它充满自豪感。

1900年,一位俄罗斯商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境内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啤酒厂。在此之前,中国并未有大规模销售啤酒或建厂的情况。

随后,啤酒厂遍地开花,哈尔滨地区就先后成立了8个,但因战乱,经营权经过几个国家之手,直到1950年酒厂交接给中国统一运营,整合成了“哈尔滨啤酒”。

之后在国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素有“南青岛,北哈啤”的美誉。

2002年,哈尔滨啤酒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并在当年获得“最佳上市企业”的称号。

但这也是它最后的高光时刻。

随着国外各大啤酒巨头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抢占市场份额,哈尔滨啤酒遇到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为了提升竞争力,哈尔滨啤酒于2004年,与美国酿酒业巨头安海斯达成收购协议,超过99%的股份属于安海斯旗下的啤酒公司百威。

从此,哈尔滨啤酒成为外资品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中华牙膏

这名字,谁听谁能觉得它是外国品牌? 

没错,最开始,“中华”确实是上海福新行牙膏厂于1954年推出的国产品牌。 

80年代的中华牙膏风光无限,一度占据国内市场的四成份额。但面对外资品牌的强势进攻,中华牙膏逐渐暴露了技术落后的问题。 

为了以市场换技术,1994年,中华牙膏以租赁的形式,将经营权卖给了欧洲零售业巨头联合利华。 

它只要每年按照约定缴纳品牌使用费,控股权和品牌经营权就归属联合利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以上的3个品牌外,其实还有不少常被国人误会为国货的品牌。 

比如,金龙鱼实际上是新加坡企业,太太乐鸡精由瑞士雀巢100%控股,徐福记已经被雀巢收购…… 

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帮大家长知识! 

当然,今天分享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道德绑架某个品牌,或者道德绑架大家。 

我们想说的是,并不是外国的月亮就一定圆,也不是只用国货才是“合格的中国人”。 

无论是国货还是洋货,对消费者来说实惠、好用,就是好货。

参考资料:[1] 冒充国货,年赚千亿。

[2] 创始人档案被丢、高管移民美国:还在打国货情怀的大宝,早已卖身外资‍‍‍‍‍

[3] 被检测出呕吐毒素,知名啤酒摊上大事了‍


我是凯莉彭,创始人IP商业教练,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前硅谷资深数据科学家,很高兴遇见你~

更多内容,欢迎链接kelly71017,备注“个人网站”,领取《内容力变现指南》。

Spread the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