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Thoughts
-
工作中,愿意多做这一步的人,最终都赢了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你有没有想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我最近发现,想要脱颖而出,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四个字“多想一步”。我跟你说说是什么意思。 最近,我给自己招了一位助理,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我本来计划对外招聘,看了几十份陌生人参差不齐的申请后,最后还是从团队内部的申请者里找了一位知根知底的小伙伴。 小助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我节省时间,只要不必须是我亲力亲为,又不归属于任何具体项目的事,我都会交给她。 虽然年纪小,但是她的一些特质让我觉得特别值得分享。 这个特质就是——凡事多想一步。 昨天我录制了一条口播视频,简单粗剪后交给她,任务是请她检查中英文字幕,并给关键字加一些特效。 没过多久,她告诉我完成了。 我打开视频一看,发现她不仅检查了中英文字幕,添加了关键字特效,还给适当的地方添加了画面转场,甚至还从我的朋友圈找到和文字对应的生活照片作为素材插入到视频里。 我一开始想着视频随便处理下就可以发出了,她添加的图片素材让视频的效果提升了许多,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而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做到这样。 前两个月,我让她帮我找一些网络上的爆款选题,然后我们对谈录视频。她不仅快速完成任务,还额外整理了比我预期更多的案例,并附上了文案,划出文案里的核心观点,方便我快速理解内容。 久而久之,你会知道什么事情交给她,你不仅放心,而且会超预期。 这些超出预期的表现让我意识到——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在于学历、智商或背景,并不是说他上了清华,你就非得上哈佛才能拉开差距。 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在于你是否愿意多想一步,多做一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在日积月累中会拉开事业和个人发展的巨大差距。 我们可以把人可以分为三类: 被动型:只会按指令完成工作,需要别人不断检查和督促。 中规中矩型:别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多不少,但也不会主动思考还能怎样把事情做的更好。 主动型: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如何更好的达到最终目标,凡事多想一步、多做一点。 你可能会说,第三类人他是不是傻,老板又不会立刻多给你发钱,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但是,就是这第三类人,往往会脱颖而出。他们不是在迎合老板,而是在为自己锻炼能力、积攒口碑。 我刚毕业时加入过一家创业公司,公司也就十来个人,其中一位同事是公司里的设计师,跟我年龄差不多。但是因为她也具备“多想一步”的特质,渐渐成了公司里的“大管家”。 首先,她的份内工作总是非常高效高质的完成,你找她设计什么方案,她总是能快速给你2-3个选项,供你选择,给设计方案和修改的效率都非常高。 另外,公司组织聚餐,她也总能快速提供2-3个饭店供大家选择;公司搬家,需要订家具,她也会提前研究几个方案,给出最适合公司预算和需求的几个选项,老板只需要拍板。 很多看似与她本职无关的事情,她都愿意主动承担,她也就成了所有人都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 所以她不仅在这家创业公司备受器重,后来她的事业发展也很顺利,去到更大更好的平台,年纪轻轻就升迁为设计总监。 多想一步,就是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为别人行方便,就是在为自己行方便。 如果做事做完了,别人特后悔把事儿交给你,觉得当初真是看走眼了,那么后面有好事,肯定跟你毫无关系。 如果事情做完了,你没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无功无过,以后再有新的项目,跟你和别人合作,也会没什么区别。 如果你总是超出预期,多想一步,后面有其他机会,别人自然会第一个想到你。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创业和人合作,多想一步的习惯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人生的差距,往往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一点点拉开的。 我是凯莉彭,创始人IP商业教练,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前硅谷资深数据科学家,很高兴遇见你~ 更多内容,欢迎链接kelly71017,备注“个人网站”,领取《小而美创业万字思考》。
-
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APT.》爆火,为什么韩国文化总能洗脑全球?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最近有一首歌火遍了全球,那就是BLACKPINK的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歌曲《APT.》。 这首歌有多火呢?如果你刷社交媒体,你八成听过这首歌。 在国外,这首歌在一个月之内YouTube上的播放量就已经突破了4.5亿次。 而你要知道咱们中文世界在YouTube上最火的歌曲是周杰伦的《告白气球》,这首歌已经发布8年了,播放量刚过《APT.》这首新歌的一半,只有2.6个亿。 ROSÉ和Bruno Mars合作的《APT.》这首歌不仅除了火之外,它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带有非常鲜明的韩国特色,它的名字就来源于一个韩国喝酒游戏,叫做“公寓”。 | 图片来源于 ig@roses_are_rosie 这不是韩国第一次成功输出他们的文化了。在很多年前有一首歌曲,我想地球人都听过了,那就是《江南style》,是第一首在YouTube上播放量破10亿次的视频。那如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50多亿次。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老是韩国,韩国为什么这么擅长文化输出?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韩国文化是如何做到洗脑全球的 。 对于韩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在90年代以前,韩国的文化的管控极其严格,电影、音乐通通要过审,不合规就禁掉,这里的不合规,不是说你的内容不能是限制级的影片。 这里的不合规,指的是你不能涉及真实的社会问题。 直到1993年,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全球爆火。 | 图片来源于《侏罗纪公园》 时任三星会长李健熙看完《侏罗纪公园》后大为震撼,准备给斯皮尔伯格投资9个亿,但条件是在两个半小时电影里至少提20次半导体。 斯皮尔伯格啥反应?直接吐槽:“跟满嘴半导体的人谈电影,简直浪费时间。”虽然合作没达成,但韩国高层大受启发、大为震撼。 斯皮尔伯格仅用6500万美元的成本,就拍出了一部全球收入8.5亿美元的《侏罗纪公园》,而这些收入需要出口150万辆现代汽车才能赚得到。 从那以后,韩国开始把文化产业当成国家战略来搞。1994年的时候成立了文化产业局。1996年的时候,推出了新的电影法。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经济一度濒临崩溃 。当时的总统金大中一看,半导体被华尔街收割,制造业又被“中国制造”追着跑, 索性直接押注文化产业,提出“文化立国”。 这之后,每一届韩国总统都坚持这个信条。没过多久,这个政策方针就见效了。 “韩流”就从日本、中国开始扩散。2000年《蓝色生死恋》、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2003年《大长今》……这些韩剧你没看过一遍,也至少听说过吧? 而后“韩流”一路南下东南亚,北上欧美,直接攻占全球,完全不带停。 在韩国,活跃着很多像SM与Big Hit那样的娱乐经纪公司。 这里面的时代先驱,是SM娱乐公司,1997年,SM娱乐成为首个打入海外市场的韩国娱乐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让中国粉丝为之疯狂的鹿晗、张艺兴、黄子韬都出自这家公司。 他们的偶像生产是有模板的:练习生选拔—培训—市场策划—偶像团体选拔—音乐制作—发行。 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批量生产明星,韩国整个偶像阵容也可保持对粉丝们持久的吸引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绝的是,这些公司还深谙“国际化”套路。一方面,他们组建“韩星+外星”的混搭组合,吸引全球粉丝;另一方面,直接找欧美大佬合作,让作品更接地气。 加上 韩国明星外语能力普遍过硬 ,BLACKPINK三个人流利英语,BTS热门歌里几乎全是英文。这波操作,让欧美粉丝也乖乖买单。 文化传播的精髓,是让观众觉得“这不就是我嘛”。迪士 尼电影能俘获全球人民,就是因为它数十年如一日地讲述美梦成真的故事,迎合的是人类的共同情感需求。 这么多年来,韩国也逐渐从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转而制造能够引起更大范围共鸣的故事。 虽然当年的《大长今》也非常成功,但是对西方观众来说, 反映弱肉强食的《鱿鱼游戏》和讽刺贫富差距的《寄生虫》有着更低的理解门槛。 这种大范围的情感共鸣,帮助《寄生虫》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了史上第一部获此殊荣的非英语电影。 首先是旅游业的繁荣。 韩国每年千万级外国游客,韩国文化的输出就是吸引这些人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美妆产业。 2022年,韩国的化妆品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四。韩国的Amorepacific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兰芝、悦诗风吟,想必女生们都不陌生。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中国的文化输出也大有可为,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强。但是我们也有明显的挑战。 我还记得在我讲到李子柒的时候,我提到她是在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华人创作者,评论区就有很多人说:“为什么她能上YouTube, 但是我不能”。 无法使用主流平台,文化输出的难度自然会大大增加。 再就是我们讲故事的方式,能让自己人感动,但是难以打动国际观众。 就拿天王周杰伦举例,比如外国人听不懂周杰伦《东风破》里的离愁别绪,但是他们一定会跟着ROSÉ的《APT.》一起哼唱舞蹈。而周杰伦没有英文歌曲,也是他在欧美市场受欢迎的阻碍。 所以,如何让中国的文化故事更国际化,如何打开更多传播渠道,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今天还得加上一句,“只有世界听得懂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你觉得我们能成为下一个文化超级大国吗?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凯莉彭,创始人IP商业教练,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前硅谷资深数据科学家,很高兴遇见你~ 更多内容,欢迎链接kelly71017,备注“个人网站”,领取《小而美创业万字思考》。
-
春晚机器人跳舞惊艳全球,背后的故事是一个传奇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2025年春晚,哪个节目让你印象最深? 有一个节目,我看到国内很多人说“这是春晚最好笑的节目”。 | 网络图片 然而我在国外看到的是,国外的观众觉得中国太强了。 这个节目就是《秧bot》。 节目播出后,推特上有人调侃:“马斯克的Optimus机器人像个刚做完髋关节手术的老人,而中国的机器人却在春晚上翩翩起舞。” TikTok上有人说:“这机器人的平衡性逆天了,要是用在战场上,美国人可就麻烦了!” 还有人表示:“一会儿deepseek,一会儿机器人跳舞。不行,我必须得开始学中文了!” 我觉得这个节目一点也不好笑,而是全程值得你的姨母笑。张艺谋导演以一种娱乐轻松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有多么强大! 这些跳舞、甩手绢的机器人背后,是一家位于杭州的叫做“宇树科技”的公司。 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还是几年前从我一个喜欢科技的外国朋友的口中,因为宇树科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公司之一。上过春晚,也上过美国的超级碗,火遍全球。 这不禁让人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出先进、开创性、同时价格又比同行便宜得多的机器人? 看完春晚后,我立刻就去搜罗了网上所有关于宇树科技创始人的访谈,全部都看了一遍。 我们今天就说说,为什么一个老是挂科的“双非”院校90后理工男,能够做出世界顶尖的机器人。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余姚,家境普通,从小就是个“科技迷”,动手能力极强,喜欢用家里的边角料做手工。 但是他偏科严重,理工科好,英语经常挂科,单词拼基本靠猜,怎么都记不住。所以他上的高中和大学都不算太好,大学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 考研考的也一般,虽然总分超过了浙大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但是英语单科不达标,就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读机械工程研究生。 人们往往觉得名校环境很重要,去不了名校,周围环境的人也不努力,人就废了,但是这一点对他不适用。 因为热爱发明创造,他经常在学校、在宿舍里倒腾东西,大一做双足机器人,成本只用了200元,大三做机器手,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王兴兴大一做的双足机器人 研究生期间,为了开发四足机器人,他经常熬夜到凌晨,甚至有一次差点把实验室的电路给烧了。 王兴兴小时候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科学家。 在一次跟同学聊天的时候,同学说长大想当企业家。王兴兴问同学,为什么想当企业家,同学说:“当企业家可以雇佣一大堆科学家一起帮你做科学研究”。 王兴兴发现这个想法还挺不错,就默默地把企业家作为了自己的理想。 本来研究生毕业时他就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他觉得自己在资金上没有准备好,于是毕业后加入了大疆,在深圳工作了几个月。 谁知试用期还没结束,他研究生期间开发的四足机器人xdog的测试视频在国内外爆火,很多人找到了他。 一方面有人愿意买,另一方面有人愿意投资,所以王兴兴正式辞职,成立了宇树科技。 2016年8月26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那一年,王兴兴26岁。 访谈中,在被问到他最欣赏的企业家是谁的时候,他提到大疆创始人汪涛、小米雷军、Elon Musk。在被追问他和几位榜样的相似之处时,2020年的王兴兴还有些害羞,说“他们都是大佬”。 然而,从仰望到并肩,他只用了短短几年。 榜样的意义,不是让我们只仰望,而是成为我们前进的方向。 2025年的春晚舞台,是王兴兴和宇树科技的高光时刻。但你知道吗?从他研究生期间开发出第一款四足机器人,到这次春晚惊艳全球,已经过去了十年。 如果再加上他再早些时间的摸索,他已经在机器人上有二十几年的经验。 |《秧bot》 十年磨一剑,这句话放在王兴兴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一年内能做到的事情,却低估了自己十年内能取得的成就。 王兴兴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创业者的奋斗史,更是一个关于热爱、坚持与时代机遇的缩影。他用十年时间,从实验室里的四足机器人到春晚舞台上的人形机器人,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坚定。 正如他在上海大学开学典礼做演讲时所说的那样:“努力需要方向,否则缘木求鱼;人生需要目标,否则掘地寻天。找到目标,做好规划,保持努力,人生会发生巨大的复利效应。” 祝愿你我,都能用热爱当燃料,拿坚持做引擎,十年磨一剑,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我是凯莉彭,创始人IP商业教练,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前硅谷资深数据科学家,很高兴遇见你~ 更多内容,欢迎链接kelly71017,备注“个人网站”,领取《小而美创业万字思考》。
-
从打工人到靠自媒体年入百万美金,他是怎么做到的?
|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我的创业榜样、前同事Lenny Rachitsky,最近Substack Newsletter订阅量破百万,他发布了一篇长文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庆祝。 他的Newsletter在商业类目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播客是前十,YouTube、Linkedin也有着百万级的订阅。 我有幸在Airbnb工作的时候和他在同一个大组,见证了他在2019年发现自我、告别产品总监岗位、写出第一篇爆文、然后开启内容创业之路的旅程。 后来,他保持每周至少一更,从文章到播客,从播客到视频,然后就有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我去年注意到的一个里程碑,是他Newsletter订阅的被动收入,达到每年200万美金。 回看他的成功路径,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大道至简”—— 1️⃣ 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因为增长唯一的“捷径”,就是发布有价值的内容,让人们想一遍又一遍地与他们的朋友分享。 2️⃣ 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做内容不讨好,不追求快,不追逐流量,追逐的是自己的好奇心和快乐。 急什么呢?我们玩的是无限游戏。 享受过程,你会见证复利效应的奇迹。 | 前段时间在Airbnb的一个活动上遇见Lenny Rachitsky 啥?有那么多产品经理?!可不是嘛!不过说真的,全球产品经理数量已经突破百万了。 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读者群体现在广泛得多——大约有一半是产品经理(PM),超过四分之一是创业者。 剩下增长最快的人群是一些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比如工程师、设计师、增长/营销人员、数据分析师、用户体验研究员(UXR)等等。 我的Newsletter(和播客)在非产品经理PM群体中增长最快,因为正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随着AI工程师的崛起,这些PM核心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判断该打造什么产品 在无数创意中筛选出回报率(ROI)最高的机会 争取各方支持 简洁清晰地表达需求 凭足够经验和审美来判断产品的优劣 推动用户增长与留存 这也正是我写作的内容核心。 虽然Newsletter最初的定位是产品经理方向(方便自己和他人解释),但我一直有意拓宽范围(“关于构建产品、推动增长和加速职业发展的每周建议专栏”),因为我知道每周只写纯PM内容会无聊到爆。 有人帮你打理Newsletter吗?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团队结构? 我没有全职员工(这是我的目标之一),但我确实有一支非常优秀的自由职业者和合同工团队。我会寻找可以委派的任务,或者能帮助我提升工作质量的人。 目前团队的构成是这样的: Newsletter:所有的写作和编辑工作都是我亲自完成的(每篇10-30小时),但我有一位出色的编辑(提供内容和结构反馈)、一位文字编辑(负责语法、错别字和清晰度),以及一位设计师。 前两年只有我一个人,但现在离了团队真不行。 播客:我与两家精品代理公司合作,除了寻找嘉宾和录制节目外,他们几乎负责所有事情。包括音频和视频编辑、标题、缩略图和描述、与嘉宾和赞助商的协调、社交媒体剪辑和节目预告片、每集的发布等等。 我一开始是自己做这些工作的,现在我仍然会审阅所有内容(比如优化标题和缩略图、精简节目内容、提炼关键要点)。我还在尝试与一位研究员合作,为更重要的嘉宾提供背景资料。 社区:我有一位(新聘的)社区负责人,以及一小支由合同工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帮助我管理超过20,000名成员的Slack社区。 这个围绕Newsletter和播客形成的社区是我所有成就中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非常特别。 其他:我还有一位行政助理和一位工程师,协助以上所有领域的工作。我猜测团队规模应该不会再扩大了。 哪个瞬间让你意识到”这事真成了,我可以全职做这个”? 大概是在坚持周更9个月、写了36篇文章后,我意识到我仍然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人们也觉得它有价值,而且我还有几十个想写的点子。 我意识到,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事业。也是在那一刻,我决定推出付费计划。而且因为用户买的是年费,我必须承诺至少再写一年。 结果大家真的开始付费了,我也找到了自己的 Ikigai。 |Ikigai 早期会觉得自己像是在唱独角戏吗? 最初写作是为了梳理在Airbnb的工作心得,确保自己不忘记学到的东西。梳理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些东西可能对别人也有用,于是把它们写成了一篇Medium文章。 虽然听起来有点老套,但这篇文章表现很好,可以说是爆红,这也激励了我继续写下去。 写了几篇文章后,有人建议我,无论是创办公司还是继续写作,收集人们的电子邮件地址都很有用,所以我又转到了Substack,这也促成了付费计划的推出,让我顺利就走到了今天。 回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发现关键在于在早期阶段,也就是当想法还是个“丑小鸭”时,获得足够的正面信号,激励自己继续下去。 …
-
从1000美元到6600万美元,纽约地产女王的成功法则
|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访谈,觉得非常精彩。 内容是School of Hard Knocks频道的主理人访谈Barbara Corcoran——著名的房地产大亨、投资人以及电视名人。 她最为人熟知的是创立了纽约市顶级房地产经纪公司——The Corcoran Group,并在2001年以66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 此外,她还是美国ABC热门创业真人秀节目《Shark Tank》中的一位“鲨鱼”投资人,帮助无数创业者实现梦想。 然而,Barbara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她从一笔仅有1000美元的贷款起步,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无畏的精神和超凡的销售能力,一步步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纽约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 | Barbara Corcoran,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我经常看商业访谈,但是这一期我觉得格外精彩,所以特地把内容记录下来,翻译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启发! 对话实录 采访者:您是怎么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Barbara:我从一开始就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但最近几年,我在《Shark Tank》上投资了各种行业的公司。 采访者:那您当初是怎么被《Shark Tank》选中的?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Barbara:这是一次非常奇怪的经历。我被选中后签了合同,但后来又被解雇了,失去了我的席位。不过,在第一天拍摄前,我又重新赢回了席位。这一切都像坐过山车一样。 采访者:您是怎么重新争取到《Shark Tank》的席位的? Barbara:我很擅长说服人。我给制作人写了一封非常生动的邮件,告诉他,他的拒绝对我来说是一个幸运符。我还告诉他,我人生中所有的拒绝最终都变成了幸运的转机。 我建议他邀请两位女性候选人一起竞争这个席位,最终我赢得了席位。 采访者:您还曾与特朗普共事过,对吗? Barbara:是的,我和他合作过很多次,但我们并不是商业伙伴。 采访者:我看到一段采访中,您说他是您见过的最厉害的销售员之一,甚至是最厉害的销售员。您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Barbara:我学到了一点:在销售中是可以撒谎的,人们会相信你。我以前认为必须实事求是,但从特朗普身上我学到,有时候只要自信地说出来,就会有人买单。 采访者:那您自己是一位优秀的销售员吗? Barbara: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销售员。我为我的公司赚了大部分的钱,但我并不想一直这样做。 成功的关键在于“授权”。我擅长雇佣合适的人,激励他们为我努力工作,同时让他们喜欢我。 采访者:您提到撒谎在销售中是可以的,能再详细解释一下吗? Barbara:我从特朗普身上学到的一点是,你可以随意说出你想要的东西,总会有人相信。 我以前认为你必须非常严谨,必须准确描述事实,但后来我发现并不需要这样。 只要你说得够自信,人们就会买账。 采访者:如果遇到一个潜在客户,他有些犹豫,可能倾向于拒绝,您是怎么把他们从“可能不”转变为“肯定要”的? Barbara:我的秘诀之一是“撤回交易”。每个人都想要那些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我会说:“真遗憾,我听说这套房子刚刚被别人订下了。” 结果他们就会突然想要这个房产。 我还会调查其他人的报价,让客户知道有人在竞争。 制造紧迫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 此外,我会倾听客户的需求,读懂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买家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的真实需求,所以作为房地产经纪人,你的工作就是去发现交易的真相。 采访者:您在职业生涯中一年赚得最多的钱是多少? Barbara:6600万美元。 采访者:那是哪一年? Barbara:不,那不是一年赚的,是一天赚的。 采访者:一天?!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Barbara: 那是个美好的一天。我卖掉了Corcoran集团,赚了6600万美元现金,直接存到了我的银行账户里。 采访者:作为一位卖掉公司赚了6600万美元的人,您一定和许多重量级人物谈判过。您对商业谈判有什么建议? Barbara:你必须学会倾听。人们总是忙着说话,结果错过了整个局面。倾听得越认真,你就越能达成交易。 采访者:那您在倾听时具体在寻找什么? …
-
Stanley:这个百年水杯品牌,凭什么一夜爆火?
一个水杯是如何成为身份的象征的?
-
宗庆后离开了,人们最需要记住他这三句话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遇
-
痛苦中藏着你的人生使命
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答案也许藏在你经历的苦难里。
-
大城市太卷了,我该回家吗?
没有八卦,没有家里长短,只有无限机会,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