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
时隔五年,我的新书终于出版了!
|撰文:凯莉;排版:紫雯 难以想象,一个做了5年的梦,这两天突然就实现了,那就是出版我的第一本书。 跟大家正式介绍一下,我的第一个“书baby”,叫做《把热爱变成事业》。现在你已经可以在京东平台、我的视频号橱窗里购买到这本书。 👇 扫描二维码,抢购首发签名版👇 关注我的朋友圈和视频号的伙伴们,可能已经在前两天得知了这个消息,并且买到了第一批新书。 今天,我赶紧来跟网站的读者们也汇报一下这个好消息。 目前新书处于首发上市阶段,有三重重磅福利: 1.、前5000本,是我的首发亲笔签名版本,售完即止。 5月7日晚上,我受邀去到刘润老师的直播间做了一场直播,相当于新书首发,当天已经售出2500多本新书,所以签名版数量所剩不多了,先到先得。 2、首发期间,我们特别开启了5折优惠,新书原价79元,现在限时39元。 优惠暂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想入手的朋友建议趁早。 3、5月10日24:00之前购买的第一批伙伴,额外加赠价值399元的7天共读会。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会告诉你如何领取共读会福利。 |新书签名写干了将近20支笔 2020年,我注册了公众号、视频号,正式开启了我的中文自媒体创作之路。当时我就默默写下了一个长期目标——出版一本书、成为作家。 2022年,我裸辞离开硅谷科技公司、all in自媒体创业之后,这个梦想变得更加强烈。 我认识了多位图书作者,和他们展开访谈对话,了解出书的细节。也链接到了多位图书编辑,跟他们沟通出书相关的事情。 谁也没想到,写书这件事一拖再拖,就拖到了2025年,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 并不是一直没有动笔写,而是写写停停。为什么呢? 一是觉得自己不够格。 我只是一个小卡拉米,不够有影响力,不够有积淀,写的书谁会看呢? 二是觉得写书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结果又充满不确定性。 写文章、做短视频,最多投入几天的功夫,很快就能看到结果,而且我也确实通过文章、短视频收到了大量正反馈,于是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写文章、做短视频。 但是,写书至少要好几个月的时间,结果又不确定。和英文图书市场不一样的是,中文图书市场的书特别便宜,绝大多数作者是无法通过写书赚到钱的。 写书这件事,是否真的值得几个月的时间投入呢?我不确定。于是我总是拿起笔又放下。 三是恐惧一本书出版后,会成为我的个人品牌强关联、不可撤销的一部分。 出版一本书和发一条短视频还不一样,短视频做得不好,你点击删除,它就从互联网上消失了。 但是一本书出版以后,就不在你的控制内了,它的口碑会跟着你一辈子,成为你身上一个很难移除的标签和品牌。 这让我感到压力山大。要么不出书,如果出书,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就像我们的市场并不缺产品一样,我们的图书市场,多得是写出来卖不出去的图书。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要写什么,才足够有价值,才值得大家花时间阅读。而且不仅值得大家在今天花时间阅读,还值得大家在未来也花时间阅读。 你看,我的内心戏是不是特别丰富? 面对写书这件充满未知的大工程,我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障碍,把困难无限放大,每当我想向前迈出一小步,都小心翼翼、瞻前顾后。 于是,五年时间过去了,我也没迈出几步。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下半年,当时我在硅谷遇到写过十几本畅销书的作家李尚龙,邀请他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次访谈。 在这次对话里,我“夹带私货”,带着自己关于写书的问题,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 龙哥很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让我看见了写书没有那么难。 就像我经常跟学员说的一样,发布第一篇公众号文章、拍摄第一条真人出镜短视频,其实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可怕。 关键是,迈出第一步。 那次访谈以后,我捡起了之前写写停停的书稿,联系之前链接的编辑老师,把完成书稿这件事,提上了日程,设置了截止日期。 | 2024年10月,在斯坦福大学采访作家李尚龙 同样要感谢的,还有这本书的编辑姚新军老师。龙哥给我的内心点了一把火,姚老师帮助这把火“烧”成了你们看到的这本书。 我刚才专门看了下微信,我和姚老师在2020年8月加了微信,也就是我刚刚注册公众号、视频号的时候。 能够跟进一位拖延症严重、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写出东西来的潜在作者长达5年的时间,时不时给我跨洋寄书、督促我书稿进度……姚老师的这个耐心,我真是佩服。 如果不是热爱图书的长期主义者,你还真干不了图书出版这一行。 还要感谢的是,朋友们的等待和支持,这段时间很多粉丝知道我要出书,不断私信问我“哪天上市?” 这不,说来就来了。 这本书叫做《把热爱变成事业》,是我对过去几年经历的回望和经验复盘,同时也是帮助其他人打造小而美事业的一张地图、一本说明书。 2020年,在经历裁员之后,我开始觉醒,下决心不再打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打造一份终身事业。 2022年,我从硅谷科技公司资深数据科学家岗位裸辞,在手上的多个副业项目中,选择了唯一一个没赚钱的方向——内容创业。 然后在3年时间里,从没有定位、没有产品、一分钱不赚的“用爱发电”博主,到打造出一个时间地点自由、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快乐的事的小而美商业,收入也早已超过在硅谷科技公司上班的收入。 除了帮助自己走通了“把热爱变成事业”的道路,我也帮助了很多学员,建立信心、掌握方法,帮助他们把热爱变成了事业。…
-
从1000美元到6600万美元,纽约地产女王的成功法则
|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访谈,觉得非常精彩。 内容是School of Hard Knocks频道的主理人访谈Barbara Corcoran——著名的房地产大亨、投资人以及电视名人。 她最为人熟知的是创立了纽约市顶级房地产经纪公司——The Corcoran Group,并在2001年以66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 此外,她还是美国ABC热门创业真人秀节目《Shark Tank》中的一位“鲨鱼”投资人,帮助无数创业者实现梦想。 然而,Barbara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她从一笔仅有1000美元的贷款起步,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无畏的精神和超凡的销售能力,一步步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纽约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 | Barbara Corcoran,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我经常看商业访谈,但是这一期我觉得格外精彩,所以特地把内容记录下来,翻译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启发! 对话实录 采访者:您是怎么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Barbara:我从一开始就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但最近几年,我在《Shark Tank》上投资了各种行业的公司。 采访者:那您当初是怎么被《Shark Tank》选中的?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Barbara:这是一次非常奇怪的经历。我被选中后签了合同,但后来又被解雇了,失去了我的席位。不过,在第一天拍摄前,我又重新赢回了席位。这一切都像坐过山车一样。 采访者:您是怎么重新争取到《Shark Tank》的席位的? Barbara:我很擅长说服人。我给制作人写了一封非常生动的邮件,告诉他,他的拒绝对我来说是一个幸运符。我还告诉他,我人生中所有的拒绝最终都变成了幸运的转机。 我建议他邀请两位女性候选人一起竞争这个席位,最终我赢得了席位。 采访者:您还曾与特朗普共事过,对吗? Barbara:是的,我和他合作过很多次,但我们并不是商业伙伴。 采访者:我看到一段采访中,您说他是您见过的最厉害的销售员之一,甚至是最厉害的销售员。您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Barbara:我学到了一点:在销售中是可以撒谎的,人们会相信你。我以前认为必须实事求是,但从特朗普身上我学到,有时候只要自信地说出来,就会有人买单。 采访者:那您自己是一位优秀的销售员吗? Barbara: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销售员。我为我的公司赚了大部分的钱,但我并不想一直这样做。 成功的关键在于“授权”。我擅长雇佣合适的人,激励他们为我努力工作,同时让他们喜欢我。 采访者:您提到撒谎在销售中是可以的,能再详细解释一下吗? Barbara:我从特朗普身上学到的一点是,你可以随意说出你想要的东西,总会有人相信。 我以前认为你必须非常严谨,必须准确描述事实,但后来我发现并不需要这样。 只要你说得够自信,人们就会买账。 采访者:如果遇到一个潜在客户,他有些犹豫,可能倾向于拒绝,您是怎么把他们从“可能不”转变为“肯定要”的? Barbara:我的秘诀之一是“撤回交易”。每个人都想要那些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我会说:“真遗憾,我听说这套房子刚刚被别人订下了。” 结果他们就会突然想要这个房产。 我还会调查其他人的报价,让客户知道有人在竞争。 制造紧迫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 此外,我会倾听客户的需求,读懂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买家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的真实需求,所以作为房地产经纪人,你的工作就是去发现交易的真相。 采访者:您在职业生涯中一年赚得最多的钱是多少? Barbara:6600万美元。 采访者:那是哪一年? Barbara:不,那不是一年赚的,是一天赚的。 采访者:一天?!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Barbara: 那是个美好的一天。我卖掉了Corcoran集团,赚了6600万美元现金,直接存到了我的银行账户里。 采访者:作为一位卖掉公司赚了6600万美元的人,您一定和许多重量级人物谈判过。您对商业谈判有什么建议? Barbara:你必须学会倾听。人们总是忙着说话,结果错过了整个局面。倾听得越认真,你就越能达成交易。 采访者:那您在倾听时具体在寻找什么? …
-
97年搞钱狂魔:23岁年入上亿,他凭什么?
| 撰文:凯莉;版面:紫雯 前段时间,我在硅谷一个小型聚会上,见到了江湖人称 “97年亿万富翁”的徐皓天(全网同名),于是约着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访谈。 他在20岁的时候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22岁实现千万营收,23岁营收数亿,业务涉足医疗健康、自媒体、出海等多个领域。 在本期节目中,徐皓天分享了“规则选错,努力全废”的商业本质,以及为什么“服务有钱人”是效率最高的商业逻辑,还有从港大学生到千亿大佬的顶级人脉圈的构建心法,一个人想要成大事的必要条件,以及如何高性价比的赚有钱人的钱……相信他的搞钱之路和独到的商业思维会给你带来诸多启发。 对话实录 凯莉彭:在访谈正式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背景吧 徐皓天: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妈妈做生意,爸爸从事媒体工作。在港大读的本科,2020年毕业。 凯莉彭:你的第一个一百万,是什么时候赚到的? 徐皓天:其实严格来说,第一笔收进来是87万,差不多大二的时候。第一笔1000万是大三赚到的。 凯莉彭:这两笔是同一个业务吗? 徐皓天:不,完全不一样。 凯莉彭:那第一个亿是什么时候赚到的呢? 徐皓天:我毕业就赶上疫情了,就是那时候赚到的。 凯莉彭:目前做过多少个生意? 徐皓天:20个以上吧,说实话,太多了。有的生意我发现它的本质后,觉得不值得做,就放弃了。 凯莉彭:那你现在主要在做什么呢? 徐皓天:我们在医疗健康的细分领域,做减重相关的。再赚钱的人其实都不太方便讲自己很赚钱的事。 凯莉彭:这是你最主要的项目? 徐皓天:其实不存在项目。我有卖货的业务,有做传播提升影响力的,不过这些都能给我的核心业务赋能。要是问最赚钱的类目或者说主业,那就是现在做的这个医疗健康领域。我在很多类目里都做到了行业领先,至少在影响力层面是这样的,像在中东媒体以及医疗健康出海领域都做得不错。 凯莉彭:我觉得你走的路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而且你很早就意识到打工没出路,很早就开始创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靠做生意赚钱这个想法的呢?这背后有什么契机吗? 徐皓天:我把你这个问题拆解成三个问题哈。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知道赚钱很重要的。当你看到背景差不多的人,因为思想上的转变,做出不同行为,然后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就会思考这是为什么。比如说观察赚钱前后的生活变化,有钱人和没钱人的生活差异,还有从体制内或者上班族变成成功商人后的生活状态,这些对比会让你有很强烈的感受。对我来说,我父母的经历给了我特别直观的感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赚钱的重要性。 凯莉彭:你的感知是赚钱很重要,而赚钱要靠自己做生意或者创业。 徐皓天:我的感知是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 凯莉彭:指的是哪种活法? 徐皓天:是生活的状态和质量。这个世界上你没有见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挺可怕的。但是见到了又没有那样的能力和执行力,那更可怕,还不如不见到。但是恰好我和我妈、我家的基因让我看到了,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我就想要,而且我还有能力得到。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创业而不是打工。首先我要更正一下,不是说上班不可能得到一个体面光鲜有质量的生活,比如我们在美国这个国家,在中国这个国家都能看到非常多的打工皇帝。但你得算账,打工付出的成本是青春和时间。就拿大公司高管来说,30岁当上高管,想一直稳住这个位置很难,因为人是乌泱乌泱的进的。那我们就要思考了,这个世界上的500强企业就这么多,坑位也就这么多,我没有必要再培养一个同样位置,同样年薪的人了。所以你会发现大公司之间,往往你在这家500强干过,是个大高管,你跳到另外一家500强公司也是高管。人员基本上是有点封闭的,想要到这个位置太难了,他的晋升路径是固定的。今天你是董事长,你是老板,你希望你整个的人员是稳定的,大家每个人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可以了,我也不想培养什么人创业,我希望按照我的规矩来办事。你很优秀,但是你很跳跃,我觉得你很危险,那么我就不觉得你应该在我的公司里待着。能做到高管那个位置,除了他基础业务能力之外,你会不会向上管理?你情商是不是要拉满?领导爱打高尔夫,你是不是得会?这些都很重要。也就是说,除了你个人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让制定这个游戏规则的人认可你。他就不是绝对的有能者居之。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为消费者打工,我的老板是消费者。但你在大公司,你的老板不是消费者,你的老板是你的老板,这就是质的不同。但是如果你进到市场里,你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我可以挣有钱人的钱,我可以挣中国的钱,可以挣美国的钱,我可以挣企业的钱,可以挣个人的钱,我们有选择权,选择自己的客户,但是大公司就这么多了。凯莉彭:老板就这么多,打工想要成为打工皇帝的难度,比自己做生意、去服务自己选择的客户的难度要大一些。徐皓天:曾经不一定是这样,现在是。为什么选择做生意创业,而没有考虑过去打工,是因为我算账了。换言之今天中国能赚上来1000万人民币的个体户加大老板,已经远远大过这些在大公司里的高管了,绝对的。 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初中文化,小学文化的人都可以赚到一千万。很多名校毕业出来的爱玩游戏规则,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你让他挣1000万太难了。 凯莉彭:你是算过这个账,后来发现这个更划算,选择了这个道路? 徐皓天:这是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决定的。规则选错,努力全废。你的三年,我三个月就能解决。终点都是一样的,我也挑不出来什么更高尚的终点,不就是最开始先多挣点钱吗?咱们通俗点,我觉得你没有到一定的资产体量或者没有极其特别的家庭熏陶,你很难脱俗。而且脱俗也是建立在你爸妈给你建立了非常好的、俗的基础之上,你才跟我聊脱俗。所以贵族需要几代人培养,咱们谈不上,我相信看你视频的人99.999%的人也谈不上,大家都很现实。 凯莉彭:你拆解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徐皓天:就是想到了,但是做不做或者如何做的这个问题。很大部分情况是什么呢?听我的东西觉得也很对,听你东西觉得很对,认知看似拉齐了,但是做不到。本质上就是你不懂,你没懂。看似是执行力的差距,实际上是认知差。就是你以为你是a,但其实你不是a。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差距最重要的中一点就是:自己没有个“B数”,自己根本不不明白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凯莉彭:其实你从小就看着你妈妈在做生意赚钱。但你第一次创业是大二,在这之前,高中、初中有没有想过尝试做点小生意呢? 徐皓天:要是高中、初中就尝试做生意,我估计都考不上港大了。那时候就是个好学生,天天刷题,中国大多数高考生不都这样嘛。得先玩好上一个游戏规则,成为上一个游戏规则的获胜者,才有资格去尝试新的。不是说你在上一个游戏规则,你说你上来就要玩下个规则的游戏,那很有可能把自己玩脱了。拿到下一个游戏规则的入场券,这很重要。我并不抱怨所谓的应试教育,你出生在这,你的父母决定了很多东西,如果你暂时无法改变,那你就一条路,把它玩好。当然你能想到一些捷径,一些方法,且有资格,有能力去上这个捷径,也很好。但如果是你没有能力情况下,那请你把现在游戏规则玩好,我们再带下一个规则玩。我的逻辑就是,你想跟我对话,你得先上这个牌桌,否则我们谈不上对话,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沟通。 凯莉彭:我觉得你上学的时候肯定跟其他学生不一样,能跟我们讲讲吗? 徐皓天:确实不一样。初中的时候,有个英语老师给我代课,我当时问了个问题,我说老外说话为啥手舞足蹈的,中国人跟老外对话也得这样吗?我当时表达可能比较有张力,那个老师觉得我有点奇怪,但是我自己班级的英语老师就特别欣赏我,还跟我妈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现在都还有微信,关系很好。 凯莉彭:你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不一样,但是它是正向的不一样。 徐皓天:对,我只能复述老师说的,因为我做不到完全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还原我当年的情况。 凯莉彭:现在做生意需要组建团队,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集结一群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呢? 徐皓天:有一点我觉得是我一直比较贯彻的,包括我初中,高中…我一直好奇心特别重,对很多事都想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就像这次从CES回来,好多人问我,你一个做医疗的,去CES干嘛?我就反问他们,我为什么不能去?问这个问题的行为本身,就说明他不了解我。我做过好多行业,每个用心做的都能赚钱,还能做到行业第一。好几个都是做到第一名。为什么要用行业来定义我呢?我只有27岁,我跟他聊的时候可能只有23、24岁。我这么年轻,就把自己框到一个行业里,有必要吗? 凯莉彭: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好奇心。 徐皓天:比如说我是卖货的,你卖这个饮料,我卖这个手机,那你会说你是做消费品,做饮品行业的,我是卖货的你不是卖货的吗?卖货就是有人来付费,我知道你为什么来付费,然后你的溢价点在于什么?我怎么样能复制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好奇心这么重?就是我觉得有意思,我就让你了解我,从小就这样。大多数认为我要拓展行业内的人脉,其实不是,要拓展行业外的人脉。因为行业内的人脉说到底就这么多了,再怎么着你能比你这个行业做了20年的人还多还深吗?你想换道超车,一定是你拿别的杀手锏把它干掉。你一定是比你的同事多了很多他做不到、想不到、更执行不了的东西,你才能成功。 凯莉彭:你刚刚说,做医疗相关的项目赚了大钱,你是怎么进入医疗这个行业的呢? 徐皓天:我毕业就赶上疫情了,就是疫情的时候进入的。疫情刚开始,很多行业都不好做,但我们这个项目能赚这么多——一是要创新,不能走别人的老路,要是发现自己在重复别人,就果断放弃;二是要快,我跟那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比,必须得迅速行动,有想法就立刻执行。而且从大二创业开始,我积累了很多对人、对事的理解,这些经验让我知道,理解人在创业里太重要了,很多创业的问题都是因为对人的理解不够。比如说被供应商坑了,跟合伙人拆散了,别人许诺个东西你就信了,结果最后人家失约了…那你赖别人吗?赖你自己傻呀。人家没有错,真的。如果从一个长期的创业者,一定要做事的角度来讲,人家一点都没有错,是你傻,认知不够。以我为例,每天有多少人给你抛橄榄枝,我每天做的事是say no,不是say yes。我光见谁不见谁就已经要决定很多东西了,我要很大的成本了。但是这种判断力很重要,我又能获取我要的信息,又想让对的人跟我对话,又想让对话完之后拿到我想要的东西,这个背后要对人非常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能保证我的效率。凯莉彭:相比别人来说,你能够在比较早比较快拿到结果的原因,一个是判断好的赛道,第二个是动作要快,第三个是你对人的理解很深。徐皓天:可以这么理解。我觉得什么赛道不好大家都有共识,但是说什么赛道好,这件事情这就变成了个无意义的话题。大健康好自媒体好,用你说吗?这是句废话。 凯莉彭:怎样才不是废话? 徐皓天:前面要加五个定语,你针对什么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在某时某刻去做,然后你跟ABCD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情况下来合作,一起把这个事做了,以什么样的价格把它卖出去。这个时候第一个阶段说完了,然后下一个阶段你要在什么时候退掉,换下一个东西。这是很体系的东西了,你说不到这个地步,就说明你经验不够。你跟我谈赛道,谈理想,谈很大的东西,颗粒度和你细致的程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人的水平高低。我再举个例子,你说这个事好,哐叽要投5000万,你干不干?风险你要考虑。风险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因素吗?创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杠杆要高。我用一个亿赚1000万,和我用十块钱赚1000万,我跟你说我都能赚。但这就是人的水平高低,我用一个亿赚1000万,我应该是存银行,我为什么要创业呢?但是今天投进一个亿赚1000万的事不要太多呀,甚至还要亏钱,还要压账期,结果人家存银行了。你没有算账。凯莉彭:就是我们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针对什么人群,做什么产品。徐皓天:需要经验,需要判断力。 凯莉彭:但是在你创业的时候,刚大学毕业,创业经验可能没有太多,但你的商业认知比同龄人领先很多。你有一个视频里说过一句话,你说你觉得他的商业认知还不如你19岁的时候。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的商业认知是怎么建立的呢? 徐皓天:第一呢,你要想方设法让这个世界上认知最高的一群人围绕在你身边,并且你有能力说服他,让他把好东西和真东西告诉你。那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凭什么他愿意给你聊好东西。 凯莉彭:看你的时候觉得你是年轻时候的他自己。 徐皓天:很多人都抱着这个幻想。 凯莉彭:来听一下你的答案。 徐皓天:这个世界不缺年轻人,说真的也不缺有抱负理想的年轻人。前两天不是有一个脱口秀的“passion”吗?我心里想的是“passion”这个世界最不值钱的东西。你跟我讲理想讲热情,我要的是你能给我什么!凭什么你要表达你的热情,表达你的理想,我要跟你对话,你给我理由,一个做生意的人,连利他的逻辑都不懂。…
-
17岁江苏中专女生爆冷阿里全球数学竞赛,揭露了一个启示
每个人的身上,都藏着一座金矿。
-
人均35元的最low西餐厅,靠“预制菜”在中国狂开400家门店,凭什么?
“预制菜鼻祖”
-
14岁辍学的义乌穷小子,靠一根吸管年入3亿,征服全世界!
别人瞧不上的行业里,往往藏着赚钱的秘密
-
一个女人指甲盖上的生意,就能月入百万?
现在站在C位的是穿戴甲,下一位又会是谁?
-
3年时间,从10元店到年入百亿,他是怎么做到的?
放牛娃的创业故事